原标题:预见2023:《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途等)
——原标题:预见2023:《2023年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途等)
本文核心数据: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地源热泵装机容量;地源热泵容量市场规模
地源热泵是指利用地球表面和地下浅层水源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采用热泵原理,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交换”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大致上可以分为土壤源热泵、井水源热泵和地表水热泵三大类。
随着国内地热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推进,地源热泵需求也随之迅速增加,相应地推动地源热泵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进一步发展。
从地源热泵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核心零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或节流阀等,代表企业有英华特、凌达压缩机、伟星新材、公元股份、金牛管业等;从产业链中游来看,包括地源热泵主机制造、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地源热泵安装调试服务等,代表企业有天加能源、格力电器、永源热泵等主机制造商,以及伟业地热、中能建地热、科创蓝等系统服务商;从产业链下游来看,应用领域包括民用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总的来看,地源热泵产业链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特征明显。
1997年,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署了能源效率及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合作协议书,地源热泵成为了中国政府引进并推广的国际先进建筑节能技术之一,由此开启了国内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地源热泵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活跃发展,行业发展政策和法律和法规逐步完善,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逐渐成熟;2016年以后,相关补贴政策逐步取消,地源热泵技术缺陷、运行的成本高等问题日渐突显,行业增长放缓,市场趋于理性。但随着国内地源热泵技术不断更迭改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建筑政策持续出台,地源热泵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地源热泵研发技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国家对地热能、环保节能产业的重视以及一系列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政策的驱动。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地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全方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因地制宜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
根据自然资源部资料,全国地源热泵行业供暖/制冷建筑面积从2010年的1亿平方米左右,快速地增长到2020年超过8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速达超过20%,为我国节能减排、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有2000万平方米的新增需求,据此测算2022年全国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超过9亿平方米。
从装机容量规模来看,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资料,过去20多年,中国地源热泵呈现高速发展形态趋势。2000年全国地源热泵的装机容量不超过10兆瓦,2010年超过4000兆瓦,到2015年超过1万兆瓦。根据国际地热协会(IGA)数据,2020年中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超过2.6万兆瓦。参考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增速测算2022年中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超过2.7万兆瓦。
基于“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单位面积投资所需成本(参考招投标平均价格)*地源热泵购置成本占系统项目(包括设计、设备、辅材、打井、安装、售后等)比重=地源热泵设备市场规模”公式,测算得到2022年中国地源热泵容量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
目前,国内地源热泵市场参与企业众多,企业类型多元,市场充分竞争。市场之间的竞争企业大致上可以分为四大派系:空调系统制造企业、能源/建筑等综合型企业、新能源供热供冷技术服务企业和专业地源热泵生产及技术服务企业。
根据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榜单》(注:截至2023年6月暂未发布最新榜单),统计“主机生产二十强企业”和“系统集成二十强企业名单”中的行业领先企业所在地得到,北京地区的企业最多,占比超16%,其次是江苏、山东、上海、河北等地,上述地区的地源热泵行业主要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
根据《“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考虑到随技术发展及应用逐渐成熟,地源热泵的单位投资价格有望逐渐下降,测算到2028年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容量市场规模将超过750亿元。
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与地热能的开发政策息息相关。根据《“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稳妥推广地下水源热泵,重点开发地区以及发展重点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公开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